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1949年朱可夫元帅喝可口可乐:可不可以去掉棕褐色,像伏特加一样

2022-09-23 19:00:32 1438

摘要:“可不可以去掉可口可乐的棕褐色,让它看上去像传统的俄罗斯饮料伏特加呢?”苏联元帅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略带开玩笑的语气,对身边的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朱可夫元帅非常喜爱喝美国生产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可是当时自己却没办法喝到,就很...

“可不可以去掉可口可乐的棕褐色,让它看上去像传统的俄罗斯饮料伏特加呢?”

苏联元帅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略带开玩笑的语气,对身边的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朱可夫元帅非常喜爱喝美国生产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可是当时自己却没办法喝到,就很无奈地说了一句玩笑话。

可没想到的是,这句玩笑话后来传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高层。该公司为了朱可夫能喝到他们的饮料,真的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批没有颜色的可乐。

这批可乐装在圆柱形瓶子里,盖子是白色,标签则是一枚苏联红星,不去尝它的味道的话看起来和伏特加确实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朱可夫元帅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喝可口可乐呢?可口可乐公司又为何会专门为他生产一批无色的饮料呢?

(朱可夫元帅)

这就不能不说起朱可夫与可口可乐之间奇妙的缘分了。

一、可口可乐的崛起

提到可口可乐想必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它已经是畅销到全世界每个角落的汽水饮料。

可口可乐最早诞生于1886年,至今已经有136岁了。

据统计,现在每天都有17亿人次的消费者在畅饮这款饮料,毫不夸张地说十个人里面可能有八个人都会喝过。

可口可乐刚刚问世的时候,每天的销量只有可怜的9瓶,但随着年轻人对它清爽刺激的口感越来越喜欢,逐渐成为了美国饮料市场的龙头。

随后,可口可乐也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在1927年的时候,可口可乐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可来到中国,一些人便根据英文Coca-Cola的发音给它音译了两个很蹩脚的名字“骒扣可蜡”和“蝌蝌啃蜡”。

(蒋彝)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味如嚼蜡”,说是吃这个东西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这“蝌蚪啃蜡”一听就不像是什么美味的东西。

为此,公司高层出价350英镑的高额奖金悬赏翻译人才给饮料起个好听的中文名字。

当时身在英国留学的中国作家蒋彝在《泰晤士报》看到了这则征名广告,于是他便根据中国人的喜好再结合Coca-Cola的发音,让可口可乐的名字横空出世。

可口是美味的意思,可乐还寓意着喝完能带来快乐,这么精妙绝伦的名字很快就打败了一众竞争者脱颖而出。

至此可口可乐在中国打响了市场,一直沿用至今。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还是圣诞老人形象的创造人,这个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可口可乐最早的圣诞老人广告)

在1931年之前,圣诞老人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当中根本没有具体的样貌。

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在圣诞节营销自己的饮料,就花了重金请来画家海顿· 珊布在广告海报上画出了那个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白胡子白头发、身穿红衣的胖老头的圣诞老人形象。

也是从那天起,圣诞老人长什么样子就在全世界人们心里定了型。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真正让可口可乐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饮料,还要归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实早期可口可乐的诞生,是为了作为酒的替代品。

美国曾经有一段时间国民沉溺于酗酒不可自拔,后来美国更是对全民实施了禁酒令。

没有了酒精的麻醉,美国国民急需一种能代替酒的饮料来让自己提神,于是加入碳酸气泡的刺激性饮料可口可乐就应运而生了。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决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士兵人手一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商业良机,以喝了可口可乐能让士兵提高精气神为由向美国士兵营销了自己的产品。

并且公司对所有的美国士兵承诺:“无论战士走到哪里,公司将不惜成本保证每一位士兵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

事实证明这次的营销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案例。

在那个时期,哪里出现美国大兵,哪里就会出现可口可乐的Logo与美国的星条旗同在。

美国士兵几乎人手一瓶可口可乐,喝完都觉得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可口可乐成为了美军的军备必需品,还成了“美国精神”的代名词。

因为美军对可口可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国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想出一个绝妙办法,向美军提供可口可乐的浓缩液,并且让自己的200多名研发人员随军出征,美军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建造可乐的瓶装工厂。

整个二战期间,美军在欧洲大陆上建造了64家可乐瓶装厂,这些工厂也成为了日后可口可乐“征服”世界的火苗。

(可口可乐早期的美国士兵宣传海报)

自此,可口可乐自上而下成为了流淌在美国人血液里的饮料,它可以说见证了美国的崛起和“称霸”。

即便是美国军政大佬也成了可口可乐的代言人。

朱可夫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也正是艾森豪威尔向他推荐的。

二、朱可夫与可口可乐

朱可夫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指挥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列宁格勒保卫战”等多场著名战役。

随后,朱可夫又亲自挂帅指挥苏联红军一举攻入了德国首都柏林,彻底颠覆了德国“法西斯”政权。

在此之前,美国宣布参战后,美国五星上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成为了欧洲联盟军的最高司令,指挥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在“反法西斯”的战斗中苏联与美国成为了盟友并肩作战,而朱可夫与艾森豪威尔两位世界级名帅也是英雄相惜。

(朱可夫与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也是可口可乐的忠实粉丝,他在与朱可夫的一次会晤当中,大力向朱可夫推荐了这款美国“国民饮料”。

可口可乐在欧洲大陆建立了64家工厂,先后制作出50亿瓶的汽水送到了欧洲联盟军的手中,朱可夫虽然没喝过这种饮料但也早就闻名已久。

第一次见到棕褐色的汽水朱可夫也是充满了好奇,他像是喝伏特加一样大口大口地可乐灌进了嘴中。

马上朱可夫就闹了笑话,可乐中的气泡顺着口腔上蹿到了鼻腔中,把他狠狠地刺激了一把,呛得他忍不住打喷嚏。

朱可夫的囧态逗得旁白的艾森豪威尔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被呛地够狠,但喝完之后朱可夫慢慢回味起了可乐甜甜的味道,而且气泡的刺激让自己觉得神清气爽。

(可口可乐早期广告)

紧接着朱可夫又慢慢地喝了几口,越喝越觉得美味,便迷上了可口可乐。

本来这是可口可乐借助朱可夫的影响力打入苏联市场的一个绝佳机会,可事与愿违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对峙状态,长达44年的“冷战”开始了。

“冷战”爆发后,苏联完全拒绝西方国家的任何商业品牌进入本国市场,可口可乐自然也不例外。

在此之前,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对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有很大的帮助,但之后福特汽车也遭到了抵制,无法在苏联销售。

这就更不用说被打上“美国烙印”的可口可乐了,更不会允许其“入侵”苏联。

不光苏联单方面抵制,就连可口可乐公司也主动放弃了对苏联市场的开辟。

因为“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比拼得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支持美国取得霸权地位不让苏联拿到赚钱机会,便故意避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销售。

(朱可夫与可口可乐)

没有可口可乐喝,这下可急坏了朱可夫。

自从爱上了这款饮料,朱可夫便深深陷了进去,但现在苏联抵制可口可乐,自己作为军队统帅也只能以身作则不再喝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先打破规矩的不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恰恰正是朱可夫元帅。

1949年的一天,朱可夫已经许久没有品尝到可口可乐的味道,甚是有些怀念。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他对身边人说的那句话。

朱可夫就想要是可乐也没有颜色装在这种瓶子里,自己偷偷喝谁也不知道,还以为他在喝伏特加呢!

伏特加是苏联人最爱喝的酒,没有颜色装在透明玻璃瓶中,在苏联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当然,朱可夫说这句话很大可能是开玩笑的,因为他想不到可口可乐公司会真的为他特意制作了一批无色的可乐。

(左:无色可乐)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驻奥地利的美军司令马克·克拉克的耳朵里。

前面有提到过可口可乐公司的研发人员曾随军出征,他们后来在军中也获得了军职。

克拉克司令就通过这些人将消息传递给了可口可乐公司高层,要求他们制作一批不带颜色的饮料。

可口可乐公司便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汇报了此事,并真的得到了杜鲁门的许可。

最终,可口可乐布鲁塞尔分公司为朱可夫量身制作出了“无色可乐”。

这种可乐不加焦糖色素,装入了瓶盖上印有红星的直筒瓶里,从外观来看就像是一瓶伏特加酒。

这批“无色可乐”整整装满了50箱。

最后,为了在运输时不出问题,苏军还给了可口可乐公司自由出入苏占区的通行证。

(“无色可乐”)

收到美国送来的礼物,朱可夫可是高兴坏了。

后来人们也是调侃这位苏联名帅,挡得住德军却挡不住生活。

三、故宫的咖啡馆

在朱可夫看来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帝国主义”,可乐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因为意识对立居然喝一口可乐都这么困难,可没想到朱可夫的烦恼竟然在多年之后的中国故宫里也会发生。

2001年,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故宫的“九卿值房”一角开了家分店。

原本星巴克的生意在故宫非常火爆,可就在店铺经营到第六年的时候,央视知名英语主播芮成钢发表了一篇名为《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抗议文章,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

文章一经流传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最终星巴克因为顶不住舆论压力关门离开了故宫。

(故宫星巴克门店)

这看似是一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的胜利,却没想到还不到两个月一家自称是故宫自主经营的“Forbidden City Café”(紫禁城咖啡店)在星巴克原来的店面重新开张了。

故宫方面表示这家咖啡店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与星巴克的性质完全不同,随后一块写有“中华老字号”的牌匾便悬挂在店内的墙上。

这番操作着实把“吃瓜群众”给看懵了。

咖啡不就是从国外传进中国的吗?换成中国人自己的品牌,难道就成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了吗?

这其实和朱可夫要求把可口可乐变成无色装进伏特加酒瓶是一个道理,咖啡还是那个咖啡,不会因为换了一个牌子味道就会变化。

这种做法显然给世人留下了唐突而荒诞的印象。

关于“中华老字号”咖啡的出现,网上再次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紫禁城咖啡馆)

新浪网做了一个网络投票调查,结果显示:38%的人认为故宫不应该开咖啡店等类似的商业店铺;30%的人认为不应赶走星巴克,这是排斥外来文化;只有20%的人支持中国自己开咖啡馆。

由此可见,大部分网友都是不支持这种张冠李戴的行为的。

至于故宫里面到底应不应该开咖啡馆这个话题一直也是争论不休,但上来就给贴上“糟蹋中国传统文化”的标签又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中国古代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就是“强汉盛唐”,而汉唐两朝能带领中国走向世界之巅靠的正是其文化上的开放与包容。

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后,将西域的许多特产也都引入到了中原。

像我们平时常吃的黄瓜是源自印度、炒菜必备的大蒜产自欧洲和中亚、人人都爱吃的葡萄它的产地来自于欧洲和北非等地……

包括像西瓜、哈密瓜、萝卜、菠菜等现在我们常见的水果蔬菜也都是在唐宋时期从欧洲、中亚、非洲传入中国的。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魏征就酷爱吃菠菜,当时菠菜刚传入中国很难买到,李世民为了整蛊魏征就在议论国事的时候让人端上来刚烹饪好的菠菜,魏征看着碗里的菠菜馋的直流口水无心议事,逗得李世民开怀大笑。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中国自古以来便以“糟蹋中国传统文化”为由拒绝外来文化和外来品种,那中国文化还会如此精彩和丰富吗?

简单来说,我们传承千年的中华美食,没有了大蒜、黄瓜、胡萝卜、辣椒等外来食材,那肯定也是缺失了许多美味。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绝,就是因为我们的包容与创新。

李世民在一千多年前就能允许外来的菠菜端上宫廷宴席上,现如今我们故宫为何不能容下一家咖啡馆呢?

(故宫里的咖啡)

当初的我们领先于世界,可是因为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才造成了那一百年的屈辱史。

后来无数革命先辈打开国门,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才让中国再次站了起来。

改革开放后,我们也是一直主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国才迎来了今天繁荣富强的局面。

一杯小小的咖啡,却包含着中西方文化融合、碰撞的大道理。

四、朱可夫的遗憾

“紫禁城咖啡店”的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可“无色可乐”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办法。

收到50箱可口可乐的朱可夫自然是非常开心,可以“光明正大”的拿起瓶子畅饮自己最爱的饮料。

可他始终都是以假乱真,不敢让太多人知道。

而且50箱的可口可乐虽然量多,但总有喝完的一天。

喝完之后又该怎么办?难道永远都这么偷偷摸摸地去做违规的事情吗?

这显然不是长远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国门进行交流,但当时处于“冷战”白热化阶段的美苏两国很难握手言和。

(赫鲁晓夫喝百事可乐)

不过在1959年莫斯科的“美国商品展览会”,成为了美苏两国的一次“破冰”机会。

期间赫鲁晓夫喝到了百事可乐,并对其赞不绝口。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再次在苏联引起了一波可乐热潮。

但介于两国的关系,赫鲁晓夫没有直接从美国进口可乐,而是让苏联人自己研发。可经过多次尝试,始终无法做出可口的可乐出来。

无奈之下,赫鲁晓夫派人去和百事可乐公司谈判,要求用伏特加换取百事可乐。

苏联同意百事可乐公司在苏联国内建造工厂,并且直销产品,同时百事可乐公司要将苏联的伏特加卖到美国去。

这一来一回谈判达成,百事可乐顺理成章进入到了苏联市场。

看到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开拓了苏联市场,可口可乐也坐不住了,在几年后也要进军苏联。

可没想到的是,可口可乐竟然吃了“闭门羹”。

究其原因是当初二战时期,可口可乐的营销做的太成功,被打上了“美国精神”、“美国价值”的烙印,苏联当然不会让这么具有美国特色的商品随便进到苏联。

苏联表示如果可口可乐要在这里办厂,必须让苏联国企强制入股。

面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市场。

朱可夫元帅很遗憾的错过了他唯一一次可以在苏联光明正大喝可口可乐的机会。

1974年6月,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天大功劳的朱可夫元帅与世长辞,在他晚年的生活中是否再喝过可口可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可口可乐才正式进入到了俄罗斯的市场。

第二年,可口可乐便推出了透明可乐“Tab Clear”,这正是当初朱可夫元帅的创意,或许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对他的致敬吧!

不过这款透明可乐也只是推出了两年便停产了,我们现在在市面上无法找到。

相对于苏联人来说,新中国的人民还是比较幸运的。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意识形态对立,可口可乐直接全面撤出了中国市场。

后来中美两国在1978年底宣布要建交,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便宣布再次回归中国市场。

随着中美正式建交,可口可乐也在1979年正式与中国粮油签订协议,至今也成为了中国最畅销的饮料品牌。

正是新中国开放、包容的政策,才让许多人能在那个年代早早的都喝到了可口可乐,也算是不留遗憾了吧!

【总结】

无论是朱可夫喝可乐还是故宫的咖啡馆,从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我们都能看出文化碰撞与意识形态冲击下出现的问题。

保护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一直都是固步自封、循规蹈矩、不接受外来新事物,只会再次出现透明可乐印红星和“中华老字号”咖啡这种荒诞的事情。

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改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编辑:托马斯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